了閒
了閒快訊
了閒沿革
真人先輩
港壇鸞章
了閒刊物
字字榴痕
壇友園地
《大洞仙經》 艾迪   2007年05月21日


這個網頁所述淨心神咒、淨口神咒、淨身神咒、安土地神咒、淨天地神咒、金光神咒、祝香咒,與了閒所傳洞經有點不同。不知大家認為其中的解釋是否恰當?



http://bbs.zdic.net/archiver/tid-104447.html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 --- 序 羅兆龍   2009年06月20日


大洞仙經原序 --- 雍正六年戊申五日。文昌帝君序於蜀渝永濟壇。



「大凡事之有其究竟者。必有其原來。如洞經一書。人但知為吾學道之書。而不知乃吾敘述之書也。人但知三十六章之是守,而不知三十六章之訛複也。吾久欲定正。惜未得人。即有其人。始似勤恆。繼謂虛渺。或半途而廢者有之。或已成而疑訾者有之。鳴呼,人多若此。吾何望焉。…」



每次讀到「…即有其人。始似勤恆。繼謂虛渺。或半途而廢者有之。或已成而疑訾者有之。鳴呼,人多若此。吾何望焉。…」這幾句,就生起不敢怠慢之心。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大洞、黃庭 羅兆龍   2009年04月04日


九月廿九日遷壇大典

可齋主人

二十年來香火緣。了閒今始証玄篇。常參大洞明興替。細讀黃庭達智圓。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 羅兆龍   2008年12月22日


2008 年 12 月 21 日 / 戊子年十一月廿四日 ( 呂大真人 )

戊子年十一月廿四日 (21-12-2008) 呂大真人

呂大真人



(伺子理潛叩問《黃庭經》與《大洞經》之關係)黃庭大洞。俱自仙機。前者流佈。後者偏僻。黃庭一經與大洞所言無異。先言玄闕。後及一身。玄闕一身相契相合。能達此境。則宇內身內俱合為一。此乃就修仙而言。至於俗世骨骸。則難以及此也。讀之誦之固可明心身達。然若妄求其極。則未必能如人意。有時反為身害也。老夫修鍊亦有善取其中之要。然各人修鍊之境不同。切不可盡信也。凡經之學。無論儒道佛。皆為時人一得之見。其用以度人者。亦為個別之人。性各不同。體亦有異。諸子生於今日。有志於此者。切忌亂求標的。並以身試。能舒徐無礙。順自然行。即是至境也。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--- 續 羅兆龍   2008年12月22日


2008 年 12 月 7 日 / 戊子年十一月初十日 ( 婁大真人 )

婁大真人 戊子年十一月初十 (2008/12/07)



(伺子叩問易經與大洞仙經之關係) 易經相傳乃伏羲畫八卦。文王演卦。於是乃成。此與三玄之學無涉。固然此亦故老相傳之語而已。易道之源。究從何來。至今難有明說。唯是易學之演。歷代以易求占。或自易中領悟者多有。諸家之說盈篇累帙。各有發揮。老夫研易。只就易中卦辭爻辭作一參究。而由此而悟者甚多。其中所悟非虛無之言也。對人事、天道、世態等等。皆多知言。令人深佩。此易之所以傳之千古而不衰之故也。至於大洞仙經。則乃源自天賜。與人事無關。而此天賜之經。則主在修煉身心。後以此歸諸道學範圍。與易之牽涉世情人事者。並無相同之處也。老夫只能就大略而言。諸子有心。自己參學可也。





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--- 續 --- 《示蒙偶吟二十五絕》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5日


了閒版第64頁有《大洞仙經總義》(約312字),而示讀版亦有《大洞經總義》(第161-163頁),兩者基本相同。 而示讀版在《大洞經總義》之後另加《示蒙偶吟二十五絕》,並無標示誰人所作。觀其內容,亦似嘗試簡要道出《大洞經》總義:





為人須是識真機。妄念紛乘事事非。箇裏天心常體認。落花流水與鳶飛。

靜則空明動則流。天心須向箇中求。陽生於復端倪現。不盡珠光日夜浮。

月映波心萬派清。水天一色其圓明。靜虛識得本來樣。自覺蟾光到處生。

心如穀種具生機。存則靈明放則非。欲識本來真面目。一輪明月透幃

生意融融春氣濃。鳥笙迭奏水鳴鐘。不須琱琢資人力。爛熳天真造化工。

轉盼春來忽又秋。真機活潑不停流。閒從川上淵源會。飛躍鳶魚大化周。

人禽相判應須知。站立關頭莫自疑。全受全歸為肖子。休教真種人污泥。

終朝逐物放心猿。誰肯回頭認故園。欲學收心無別法。能知心放即還元。

念從熱處性從偏。一段靈明被物牽。喚醒主翁頻照察。防閑克治最宜先。

初念精明轉念紛。浮雲漸蔽起魔軍。關頭立定頻頻驗。採藥爐中細細分。

神本清明為欲昏。無端憧擾似屯雲。澄源還自雞鳴始。旦氣無亡植玉根。

心作權衡萬事平。中多雜亂失真明。鑑空只為無私照。養得心源似水清。

本來無物亦無塵。明鏡高懸舊主人。元命自然生妙覺。洞觀無礙識天真。

精液流通眾妙生。命門謹守自充盈。火從水底圓珠現。光透泥丸照頂明。

湧泉本與泥丸通。為有魔軍隔萬重。斬斷六根成正覺。華池神水自相融。

順則長生逆則仙。河車搬運入丹田。醍醐灌頂真元合。養就驪珠的的圓。

血精未便是真幾。中有驪珠照眼眉。玄息通無障礙。神光一點落天地。

血凝精聚結為華。水火原來共一家。混合坎離成既濟。陰陽互宅是根芽。

何謂先天與後天。箇中消息少人傳。太虛本體難名相。存想何能合自然。

結胎須是結真胎。一樹朵花火內栽。水裏藏金金化土。五行和合上龍臺。

立基不必在丹爐。一念融通即太旡。元父回明成妙道。空拳赤手握明珠。

靜裏閑存絕聞。太和流貫氣氤氳。百神混合三元會。信手拈來已十分。

勿忘勿助是功夫。功至純時用力無。逸宅丹玄融太一。綿綿不絕見真吾。

玄息原從祖竅生。先天真種結胎嬰。圓珠寶回風合。湛寂常明萬歲燈。

道原不息妄非真。息住胎凝入渾淪。離相清塵空一切。無人無我亦無身。





了閒版並無收錄此《示蒙偶吟二十五絕》。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--- 續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4日


據示讀版之《後跋》(第171-176頁),《大洞經示讀》原文還有很多有趣的附錄,但這次並沒有印出:



「…本經乃用清代古版木刻本影印加編,原經更有附錄數章以記載文昌帝君之族譜,家巨,與祭祀文昌帝君寶誕之山珍海錯,香燈花果,飽點糕米之品類數量與擺設。禮炮及祭饗之鋪放,儀式進行及排班程序,鐘鼓禮樂劇曲之演藝以及莊嚴肅穆之酹獻等等,瑰麗詳細,達旦通宵。鑒於此木刻版本因氧化及菌侵情況嚴重,一觸即破碎支離,故本觀惜珍不將附錄製版。日後有緣定當另版發梓流佈,是所願也。…」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--- 續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3日


此經自太玄受後。歷虞夏商周。暨漢唐宋。屢經興廢。其得不熄而存者。諒多記傳鈔授。故錯訛互異。



有三十六章的《大洞經》



雍正五年冬。符圖司教金本存。懇恩仙定正詳註。



文昌帝君某仙與某人為師。令其註明傳世。

【時 斗口魁神馬天君承值帝傍。乃蒙令。為之指點。集鈔成,名洞經示讀。】



不期某生視為可有可無。經年於茲。功無十一。



本存而外。復有華如琪其人者。爰命代 文昌帝君傳筆。 文昌帝君親降校正。



自序經以至結經。共二十四章。俾本存奉此傳。雍正六年戊申五日。文昌帝君序於蜀渝永濟壇。



《洞經示讀》亦二十四章。乾隆丙辰長至日斗口魁神馬天君為之序於黔之大定鱣壇。



婁大真人於戊戌之歲。下光於榕垣玊尺山房。



諸弟子以日誦玉經。了無心得。因以詮註為請。



婁大真人請於

道君,可而後行。為《大洞仙經》註釋。始于戊辰孟冬。告成于己已仲夏。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3日


比較了閒版《大洞仙經原序》,有不少有趣之處:



大凡事之有其究竟者。必有其原來。如洞經一書。人但知為吾學道之書。而不知乃吾敘述之書也。人但知三十六章之是守。而不知三十六章之訛複也。吾久欲定正。惜未得人。即有其人。始似勤恆。繼謂虛渺。或半途而廢者有之。或已成而疑訾者有之。嗚呼、人多若此。吾何望焉。是以急欲定正。而終無由矣。即如本朝大吾道之化者。惟長洲彭氏發其源。且始終之。勤勤弗懈。不可不謂為誠篤者也。雍正五年冬。有符圖司教金本存疏呈洞經原由。乃稱久欽玄範。刻志修持。深苦傳本互異。實難遵守。懇恩仙定正詳註。以便傳。以廣大化。閱之、適契吾心。且喜本存之勤恆也。因某仙與某人為師。令其註明傳世。不期某生視為可有可無。經年於茲。功無十一。其中雖有頗可取之人。請師解註。而諸仙亦止依諸傳本。為之訓詁。凡章句之訛複。與夫洞經之原來。究竟。卒未之言也。吾茍不親為詳本末、定章次、正字句。則本存之捧誦刻。不惟徒費心力。而且以訛傳訛。貽誤來茲。將莫知其底止矣。然吾欲親正。究難得人。幸天道不終剝。剝極而復。人心無悉困。困中有亨。本存而外。復有華如琪其人者。矢志投誠。皈依吾化。吾見其年雖少。其信頗專。爰命代吾傳筆。定正字句之重誤。序解章目之始末。自序經以至結經。共二十四章。皆述吾成己之始。成物之終者。今一一為之揭示。如每章皆有 元始天王曰之句。以人看之。似即吾師所授之仙經。而不知乃吾得道之後。復蒙吾 師授以蒼胡頡寶珠。其珠光煥為彩雲。結成此經。皆敘吾入門、求道、保元、以至成道、度厄、化幽。悉由吾 師授以玉經。而得以造夫太玄也。其必冠以此五字者。又吾於珠光所結經文之上加之。以誌不忘本之意。至吾 師所授之玉經。自吾得道後。吾 師復祕於大洞矣。其傳世者。即此經也。夫此經自太玄受後。歷虞夏商周。暨漢唐宋、而迄於今。屢經興廢。其得不跡熄而存者。諒多記傳鈔授。故錯訛互異。以至於今。吾今因本存之誠懇。華生之信篤。故不厭煩囂。親降校正。俾本存奉此傳。以為定本。庶後之修習者。得其源矣。

雍正六年戊申五日。文昌帝君序於蜀渝永濟壇。

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--- 續(3)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2日


示讀版《大洞經示讀序》原文如下:



「文昌帝君。蒙元始天尊。授以大洞玉經。潛心竭力。修持於大洞之中。久而不懈。以至成真證道。其功德。皆由於是經也。爾今本存志切修持。心矢誠篤。故感帝君親降。為之校正定本。爾亦能遵守佈。力事誦持。十餘年來。功未少怠。實屬可嘉。昨又疏以玄理幽深。無門可入。哀求詮註。時吾承值帝傍。乃蒙令。為之指點。聞命之下。殊深惶慄。蓋大洞經。其間文義幽深。詞理玄密。即上位仙真。亦難窺其妙蘊。況吾輩乎。今既奉命。何敢復辭。但就吾素隨帝君。以侍

元始天尊之側。竊有聞其萬一之說。謹述之以告。用為讀之之方可也。若曰詮註。則吾豈敢。但願後之學者。就吾之指示。深思研會。涵泳貫通。久則自徹其微。以悟夫無極之真矣。是集鈔成,當名洞經示讀云爾。



乾隆丙辰長至日斗口魁神馬天君序於黔之大定鱣壇」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1日


看其序言,了閒版之《大洞仙經原序》,是文昌帝君於雍正六年戊申五日序於蜀渝永濟壇,而示讀版的《大洞經示讀序》,則是斗口魁神馬天君序於黔之大定鱣壇。 由此看來,似是了閒版先於示讀版。 但觀前述兩序內文,又非如此。



另外,了閒版第十二頁的《誦經儀軌》,似已提及示讀版:



「...大洞仙經。 本斗口魁神奉

帝君命詮註。 名曰洞經示讀。 茲復蒙

婁大真人降壇註釋。 功同不朽。 故誦經者敬禮

元始

文昌二道聖誥後。 亦當敬禮

婁大真人。 及

斗口魁神聖誥。 以答宏恩。」

<<回覆

回覆:

Re : 《大洞仙經》 羅兆龍   2008年10月01日


最近流行的贈閱品中,有一部珍藏版的《大洞經示讀》(以下接續留言簡稱「示讀版」)。值得拿來參考。其中主要經文之文字與了閒版《太上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》(以下接續留言簡稱「了閒版」)頗有不同。其中兩書序言所述,又似互有關聯,而且頗有趣味。

<<回覆

主題:
姓名:
電郵:
內容:
 

 

<< 返回目錄

 
了閒道社版權所有  保留一切權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