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閒
了閒快訊
了閒沿革
真人先輩
港壇鸞章
了閒刊物
字字榴痕
壇友園地
了閒別墅 性傑   2012年04月24日


在網上搜尋偶見此游記,壇友或已貼過,然不妨再貼:


《廈門掠影——鼓浪嶼遊記(36)》--節錄

*節錄*

了閒別墅:

鼓聲路1號a,鼓浪嶼上有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俱樂部,它叫“了閒別墅”,是買辦、社會名流、地方士紳自建自營的佛迢混雜的場所。建於1928年冬,1938年弘一法師曾在此講經弘法,聽者甚多。了閒道社是一個供奉明代忠臣婁德先的道教社團,社中道眾尊婁德先為婁真人。1926年,修道者林端(道號性蕃),自福州返回廈門居住。林端返回廈門鼓浪嶼後,在家中設立“了閒道壇。”開始了了閒道社在廈門的活動。

了閒道社之道場的地址,選擇在鼓浪嶼西隅。道場背山面海,北靠雞母山麓(雞母山乃因其地有一巨石狀如雞母,故得名),東有日光岩為屏,西距英雄山(舊稱旗仔尾山,現建成琴園旅遊區),近在咫尺,南面可見到廈門鷺江與漳州九龍江匯合入海處,在道場之後山放眼遠眺,天海一色,江山如畫,風光絢麗,空氣清新,冬暖夏涼,環境幽靜,是個修道的好道場,所以當初道社的執事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。

了閒別墅始建於1928年舊曆十一月。當時是由廈門海關監督王君秀、廈門市政督辦公署會辦周醒南、鼓浪嶼華人議事會議長盧季純、中醫師林寄凡(人稱他為福州仙)和富商吳友山等五人配合向道侶與各自的親友募資購地籌建。工程由周醒南負責設計,其造型具有中國近代樓房而又有西方別墅式的建築風格。至1929年農曆四月落成,作為了閒道社的道場。該道場現編為鼓聲路門牌一號,在其入門處圍墻外右邊巨石上,鐫“了閒”兩字,迄今猶存。

了閒別墅的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。其中樓房建築佔地面積約近200平方米。總建築面積近400平方米。為一座前後樓房連為一體造型的建築物。前樓二層屋頂四週為欄幹,中為陽臺。樓下廳門是用拉柵鐵門裝飾,玻璃窗門外設百葉窗門以保護。門楣上用四塊圓鋼板嵌著“了閒別墅”四字。在這四字中間有一鋼板制的“爐鼎”圖像。據戚真人啟示建壇碑文謂:“壇形象鼎,鼎卦有集賢之義。”前樓二層中廳挂著婁真人全身畫像,畫為名書畫家鄭煦所畫。廳堂作為禮拜真人或講道場所。兩廂為居室。樓下花磚地板,後廳用木板墊高約15公分,靠壁處設計為一弧形建築墻體,在建築墻體正中及左右挂著婁真人及戚、慧、林、王、李、鄭、許、楊等九位真人的半身圖像,像均為鄭煦所畫。中間置扶乩用桌及香案桌,作為“了閒壇”扶乩場所。前廳比後廳略低一級。中置供桌放上地藏菩薩像(裝入玻璃鏡框),供桌兩旁放置道具法器。左廂為禮奉道友神主的功德堂,右房為道友的休息室。又在後面小樓二層屋為大悲閣,供奉觀世音菩薩畫像(像亦為鄭煦所畫)。作為信眾參拜場所。前後樓合併成為道佛雙奉道場。

整座樓房建於別墅用地的右側靠近英雄山絕壁處,顯得小巧玲瓏。在前樓右前側有一座稱為“可亭”的亭子。亭子兩旁柱子上寫著以“了閒”兩字為殿後的聯句:“聽鐘聲歇事便了,看花影移心更閒”。據說這是由扶乩寫出的妙聯。該小亭早已廢,亭前為現存築于擋土墻上的低圍墻。樓房左側為花園,面積約400左右平方米。種植龍眼、枇杷、芒果、柑桔等果樹,花木蔥郁成蔭。

1946年後,該道社因老一輩道侶先後謝世。或有的離去、扶乩遂告停止。道事亦逐漸衰微,僅存兩位老道姑。一位於1949年去世,另一位亦于1956年出國。至1958年,了閒別墅被廈門市房地產管理局接收管理。現尚住著三家居民戶。昔年所植果樹,迄今猶在開花結果。

*節錄完*


原文:http://big5.elong.com/gate/big5/lvyou.elong.com/4685044/tour/a05d2dc1.html

<<回覆

回覆:

「东镀古玩城内的文德堂征集到的一套完整的《了闲分坛鸾章全集》」 性傑   2012年09月12日


各位同門:

我們港壇是否也有一套完整的《了閒分壇鸞章全集》?按此段報導,似有一古玩商人收集了一套完整的《全集》云云。

性傑上


------

2011年5月28日·厦门商报· 第A19版 · 文化新闻

  商报记者 | 龚冉

  

  鼓浪屿鼓声路西端,琴园大门缓坡的南侧,矗立着一座双层小别墅,门牌号为鼓声路1号。这栋小楼名为“了闲”。它是道教的福建了闲坛厦门分坛所在地。近日,东镀古玩城内的文德堂征集到的一套完整的《了闲分坛鸾章全集》。

  厦门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告诉记者,其中的记载可以与了闲别墅结合,作为鼓浪屿申遗的元素,殊为珍贵。

  据史料记载,清光绪年间,道教了闲坛落户福州。1926年,鼓浪屿人林端把分坛设在自己家中,随后经多处踏勘,在鼓浪屿鼓声路西端筹建小楼,即了闲别墅,于次年落成。

  扶乩是古代的占卜之术,先在地上放一个沙盘。乩笔做成丁字形的木架,在其中一端用细线悬下圆锥,前来询问的人可以问吉凶,求药方,甚至求诗文,一旦“请神”而来,圆锥会自动在沙盘上画写出文字。写完后,所写的字由专人记下。

  据说扶乩作法起源于唐代,在国内一直流行到解放之前才消失不见,而在香港,至今仍然盛行不衰。

  厦门了闲分坛内经常扶乩,从1926年到1930年的5年时间里,得到鸾颂诗文达数千万言。经讨论,于1931年编辑《了闲分坛鸾章全集》。厦门文史界一直在搜寻这套文集的下落,但多年来未果。

  龚洁先生告诉记者,经过仔细揣读,这套全集确实是一套扶乩沙盘里画出来的文采华丽的诗文,难得一见。全套分为8卷,除了记述奉祀的真人资料和历年皈依人的记录之外,最珍贵的还是筹建了闲分坛的始末记,以及各类求医叩病的医药医方。比如妻子为不思饮食、喉痛的丈夫求请的药方;儿子为阴霾壅滞、心失其主的母亲叩病请方,等等。这些药方,都有效力。“这套全集使我们能全窥厦门了闲分坛的组织、级别、奖惩和扶乩活动,以及产生的诗文,药方等,极具研究价值。”


原文:http://www.xmnn.cn/dzbk/xmsb/epaper/html/2011-05/28/content_306067.htm#

<<回覆

回覆:

了闲分坛鸾章全集(卷1-8全,共8册) 性傑   2012年09月12日


http://www.mycollect.net/trade/show-985905-2.html

網上求售的夏壇鸞章全集。

<<回覆

回覆:

廈門覽勝 伍慶文   2012年08月09日


閱後興起遊福建之念頭。福建有武夷山。馬尾有中法海戰古戰場。泉州開元寺為弘一法師圓寂處。且有廈門炒米。了閒故地。遊興何極。

<<回覆

主題:
姓名:
電郵:
內容:
 

 

<< 返回目錄

 
了閒道社版權所有  保留一切權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