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閒
了閒快訊
了閒沿革
真人先輩
港壇鸞章
了閒刊物
字字榴痕
壇友園地


29-07-2004 / 甲申年六月十三日

濟顛禪師、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

[浙江之旅 (26-7-2004----2-8-2004) 溫州、雁蕩山、天臺山、南普陀、寧波]
出發前,承濟顛禪師囑咐,於旅程第四晚開筆。開筆當晚已抵南普陀,是日日間剛遊過天臺山的國清寺 (濟顛禪師最初出家處),與赤城山 (山下是濟顛禪師故里) 的濟公院。

濟顛禪師
諸子好。(諸子答:濟顛禪師好)

承蒙諸子過訪老夫受戒出家處國清寺。諸子以為該地如何?(眾答:非常好) 諸子不要說違心話。該處風水絕佳。氣象宏偉。實一勝地也。當日老夫出家前曾遊駐此處。覺該地山明水秀。古木參天。尋幽探勝。其味特雋。是故一心不二在此受戒。出家以來。一直玩世佯狂。然佛在胸中。及後再赴靈隱。又轉淨慈。兩地皆地靈人傑。山川毓秀。唯是老夫常懷者則為國清寺也。國清鄰近赤城。此老夫故里也。鄉梓之情。誰個能免。今次老夫與諸子同行。亦赴該地一觀。但覺物不在。人亦非矣。唯寺前兩樹尚依稀可辨。此情可待成追憶。固然也。諸子已睹老夫故里。至於赤城山上瑞霞洞。老夫只居一時。非如人稱 [此指導遊所言]居此讀書修行也。不過鄉野傳言。美談傳誦。蓋有感於老夫生前言行。老夫亦覺安慰也。

諸子此行有老夫作伴。不過諸子途中所見。有時亦賴緣之所及。方能得遇也。諸子尚記寺內九十老翁否。當時老翁自園中轉出。與子言及該處風物。然後又隨子等轉出園外。試問九十老翁何必苦苦若此哉。當時見老翁者只有數人。老翁唯祝諸子健康長壽即別去矣。諸子試回憶之。此翁與老夫。是一是二。諸子思之可也。

又儀叩簽時。尚憶所叩為何否。其所得之簽應情應景。即親手入筒內亦不能得此也。凡此種種。蓋為示老夫確與子等同行也。一路暢快。日後亦將成一歷史故事矣。諸子自華頂下山 [指華頂寺]。老夫曾示儀一詩。儀已錄下。現再示子等。

歷劫如今又再逢。江南煙雨暮聽鐘。還憑一葉慈航渡。笑裡佯狂佛在胸。
謹以此賜諸子。

諸子此行。天氣雖云酷熱。然旅途中尚稱適意也。是否。(諸子答是) 一路行來。諸子中或有小恙。但無妨。待會當賜子等汞也。老夫自華頂別後。一路先子等抵達普陀。無他。為朝拜觀世音菩薩也。觀世音菩薩在座。子等稍候恭迎。

觀世音菩薩
普陀山上磬鐘聲。海角潮音浪未平。拯溺扶危知所覺。紫竹林內細觀情。

諸子今日遠朝普陀。耳聽潮聲。千波浪湧。梵磬高鳴。諸所作事。為叫人間多覺。悲憫多情。眾生苦處。菩薩是聞。能拯能度。處處祥雲。

濟顛禪師一路同來。先諸子叩拜。其誠可感。濟顛禪師早得羅漢。雖云玩世。然佛法常懷。不卑不亢。遊戲拯危。活人無數。雖羅漢亦菩薩矣。今日海角潮音。諸子得聆佛語。誠一善緣也。

紫竹處處。蔭汝慈雲。隨步行來。步步法印。莫怯莫卑。有鮮花襯。
寶像莊嚴。雨花雨錦。正道示人。莫此為甚。隨我行來。泱泱然蔭。
菩薩文殊。亦與言訓。

文殊菩薩
誦我咒語三遍。(諸子誦文殊咒語)

智慧上開。寶雲上蓋。一切語言。法心能載。曰有曰空。華嚴難賽。 天地無垠。莫大能耐。穿雲插戶。無邊色彩。大氣祥和。祥雲靄靄。 一劃天開。智在賢在。惠彼群藜。千心一海。

觀世音以悲渡。智文殊以慧解。悲智雙運。一帶萬帶。眾生無明。千奇百怪。入我門來。誠不可懈。示汝諸子。虛懷接解。

(兩菩薩昇。諸子恭送。)

濟顛禪師
諸子恭送。好了好了。菩薩走了。老夫可以飲酒食肉了。諸子也可以休息了。
(諸子早備女兒紅與回鍋肉敬禪師) 諸子既已備酒。不妨與老夫同飲。(諸子舉杯敬禪師)

[小休再續]

既蒙諸子過訪。老夫亦有回敬。敬諸子各人數語如何。(諸子謹謝) 長者在。自然由儀開始。

性儀 一語中的。萬筆莫敵。語語道來。天直人直。

仁哲 錦繡心腸。千秋文字。氣勢如虹。眼前即是。

性精 自在天真。笑面紛紛。窗前一鳥。高唱入雲。

性晶 才藝雙兼。德容兩勝。和樂一門。人定我定。

梁明念 巾幗之英。前程大定。樂也何如。春秋兩勝。

梁明德 一心多用。蠢蠢欲動。笑語慈幃。完全失控。(眾大笑。 事緣仙佛下光時,梁明德與陳樂知兩孩一直嬉戲喧嘩,無法喝止。)

性淑 藹藹和風。風從洞送。一望無涯。波興浪湧。 有果有枝。且執其總。笑指雲間。清明不夢。

性志 緣在緣緣在。空空性不空。隔牆花影動。有月照簾櫳。

性玉 接天福自有。人間信不空。青山水綠處。笑語在其中。

性恩 入舍穿房戶。且隔兩簾紗。清明難在目。誰謂志不差。 且解心頭結。草自發新芽。何必言悟道。且去話桑麻。

劉彥方 月上高樓照五陵。閒中花草自生情。門前院落融融曳。快把黃梅著意傾。

何錦璇 沾衣欲濕杏花雨。吹面不寒楊柳風。眼底娉婷人一個。誰憐笑語解春風。

何漢傑 二二如四是一家。笑語從來不問茶。餅一餅二知何處。原來卻在汝當家。(眾笑。何子別號老餅,對其兒女則以小餅稱之,故禪師有此語。)

黃月鳳 四個原來是一家。一如四個不分差。餅一餅二餅三個。只有汝是總當家。(眾笑)

布里斯 身高七尺過昂藏。佛道有緣共此柯。難得此心同拜佛。誠心祝汝上高峨。(眾笑。 布子法國人。拜佛持素。身高六呎四吋。對中國人而言。誠過於昂藏也。)

恆靜 人間遊戲不如她。人在笑語自嘻哈。心誠若識如來妙。蓬瀛自見月滿枒。

李雅詩 年少無知妙。心清一路香。慈懷兼純厚。得此便雲祥。
年少氣盛乃自然之象。若加磨礪。細參人情。非謂要汝俗氣也。乃為汝人生途上不用行冤枉路也。

蔡秉東 時日悠悠轉。何時得運通。專心誠意在。不計一時功。 道行千里外。先自領方中。遨翔天地日。萬般總雷同。細思之。

鍾貫豪 頁頁文章似大成。總意能持實所輕。萬誦千家都在案。何如執讀在一經。 知子興趣甚多。天下能成者總在能專。其次方及博也。讀書之道不在旁涉。而在專一。專一之後方求其博。否則只求表面一二能解。此非學之道也。汝等年輕。有此志者固好。然當明其中之理也。立大志行大行最要實是求是。而非虛言也。子細思之。

陳樂知 樂其所樂。長大有功。謹依母教。永不落空。

諸子要汞否。(眾答要) 賜汞。

諸子今晚高興。老夫亦高興也。尚有酒否。 (諸子再敬禪師) 諸子明後兩天尚在普陀遊玩。應該開心也。兩日後赴寧波。一遊阿育王寺。二遊天童寺。兩寺皆名勝也。老夫亦曾遊過。不可不去也。屆時老夫與諸子一路同行。不過各行各路。回港時再與諸子敘。今次婁老不同來。將責任交與老夫。諸子沿途小心。回港時再見。

[後記] 性儀補筆

是次旅行頗多奇事,值得一記,好讓沒有參加這次旅行的朋友也可分享分享。

一‧國清寺長者

參觀國清寺小園中的乾隆所書碑期間,性志性玉(阿樑阿清)夫婦偶言及該寺關門時間之際,忽見一老人家不知從何處轉出,與他倆親切交談,其時先後見到長者並與他談過話的有多人,可惜當時我不在場。談話中他特別推崇該寺,聽性志追述,長者與他們邊走邊談,隨他們一直走到園外的空地上。這時我恰好經過,不知何故,我看到長者後便自然停步,並立即走過去,恭恭敬敬的向他鞠躬為禮 (時性志也在旁)。

眼前長者身裁矮小,眉清目秀,鶴髮童顏。面上雖有皺紋,但卻白嫩細緻得很。他身穿白衣,腰間繫了一方略帶污跡的圍裙,咀角帶笑,和藹慈祥,說話口音相當清楚。

我第一句問他的是:「老伯,您貴庚呀?」他舉起食指一曲,說道:「九十一了」。
我再問他:「您在這裡幹什麼呢?」他說:「煮菜」。談話間只見長者兩目清明,腰板挺直。 跟著他又說:「祝你們健康長壽」,我說:「您也一樣」。然後我便向他合十告辭了。

從國清寺出來,我們再上赤城山的濟公東院。該地有濟公坐像,該坐像後壁又有多個不同形相的濟公雕塑。叩拜之後,抬頭看看濟公坐像,才發覺坐像的樣貌跟國清寺中的長者甚為相似,我問身旁性志覺得怎樣(他見長者時間最長),他說也有同感,之後我們便離開東院了。

二‧古洞叩簽

自東院出,我們再往西院濟公古洞,據說這是濟公少時讀書修行處。洞中亦供有濟公小塑像。我叩拜後正要起來,院裡的管理人大聲說:「叩簽叩簽,很靈驗的。」我於是隨手拿起簽筒,聽眾人說,我叩簽很久簽方落地。叩簽時我心裡稟告:「我沒有什麼要求的,您隨便給我一枝吧。」當時先後兩簽下地,那管理人說以先下的那枝為準。

簽數九十二,管理人大聲說道:「好簽」。我拿起簽來換上簽紙。解簽者的話我聽不懂 (溫州話?),唯有拿著簽語走出洞來,由於沒戴眼鏡,一時也看不清楚。當時性精(梁沛霖)在旁,我把簽語交他看,他看了一下便說:「師母,這不就是牆上那首詩嗎?」我一直沒有留意,原來洞外牆上用紙分別寫上了濟公所題的四季詩。我求到的正是其中的一首「夏」。(性精什麼時候留意到牆上這幾首詩,而又這麼好記性,一看到我的簽語便知即是牆上那一首,這也是叫人驚奇的。) 以下就是這首詩:

綠樹陰聯暑氣微。秀溪蕩漾浪紋稀。清潭鵝戲凝如雪。涼水牛沉醉若泥。
繞柳墀棲鶯百囀。旋灘初偶燕雙飛。一箋點染臺峰遠。百里堤邊景滿蹊。

該詩所詠即事即景,實在神妙。

[案:當晚開筆後,據各人所見及性志憶述,其實性志曾問及長者姓名,長者答以一與「濟」同音之字,並以手比劃出該字為三點水旁,只是當時阿樑聽不清楚也不醒覺罷了。長者外貌文秀,絕不似伙夫之流,加上年高九十,寺中怎會要他操此粗活。尤其一個九十歲的伙夫怎會無端走來主動同各人談天(且談了很久),然後又主動指引各人看這看那呢?種種想來,實難圓其說,直至當晚開筆,濟公下光,我們才明白箇中竅妙也。由於見過該長者尚有多人,在這裡只能將我的「經歷」簡單記述下來,其餘的則有待其他人補充了。]

三‧意外得瞻佛舍利

1-8-2004當天上午,我等一行二十人先遊阿育王寺,然後再遊天童寺。阿育王寺以歷史久遠與供有佛舍利而聞名。
[案:全國只有三地供有佛舍利: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、陝西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與寧波阿育王寺的真身舍利]

抵寺之先,導遊已提及該寺所藏佛舍利是不會讓人參觀的。她做導遊以來,只有一次,一班為專誠瞻仰舍利而來的外國朋友,等了幾小時才獲主持例外允許參觀。除了這次,有機會看到佛舍利的都是國家級的高官元首,所以在瞻仰佛舍利這事上,我等早不作此想,只打算在寺內隨便溜覽一下罷了。

由於寺院很大,從山門進去,先經大雄寶殿,然後再進才是舍利殿。隨行各人有先有後的隨意遊逛,慢慢的分散了。我遊畢大雄寶殿,沒有想起還有舍利殿要看便和李子走到附近的樹下休息了。不久李子說要洗手,於是我就一人亂逛。也不知走過什麼地方了,只記得最後還是到了舍利殿。殿內只見錦繡寶幢高懸,寶塔重疊,其間沒有供奉佛像。參觀了一會,便看見我們的導遊小姐急急跑進殿來,跟守殿的兩位和尚說:「法師,我們團裡的朋友從遠地來,能不能看一看佛舍利呢?」(其後才知是由於性玉的請求,故導遊小姐有此舉)。 我一聽這麼說,立刻精神百倍,跟著走過去也加上一張咀。兩位和尚立即推拒並頻說不可能。虧得導遊小姐一直纏著不放,結果兩位和尚叫我們自己找方丈說去。

導遊小姐熟悉該寺,很容易便找到了方丈室。我倆走到方丈室,只見室門只開了一小片,望進去先經一小園,之後才是方丈行駐處。園裡站著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小和尚,樣貌秀氣,衣飾整潔,斯斯文文的,見我門伸頭搭腦的張望,便走過來問我們要什麼。我和導遊客客氣氣的一再重覆說明來意,小和尚卻只是一味搖頭,還說什麼今年自江澤民來參觀過舍利後,舍利子就已重新鎖在保險箱裡,非必要是不會讓人看的了。聽到這裡,心已沉了大半,但口裡還是不停的請求,心裡卻急急請濟顛禪師想辦法,最後小和尚終於給我倆的軟纏功迫進了方丈室。其實這時我也不存奢望,心想我們這班不知何方神聖的所謂遊客,事前既沒預約,方丈也沒見過我們,舍利又已鎖進保險箱裡,他們為什麼要勞師動眾的將舍利拿出來讓我們參觀呢?

出乎意料的是,小和尚入去稟告不到兩分鐘便從方丈室走出來,且一直向著我們走來,面上雖沒笑容,但走動的方向告訴我,方丈答應了,因為小和尚正領著我們往另一座殿堂的樓上走去。我和幾個團友一直跟著走,可心裡卻急得很,走散了的人怎通知他們呢?我可不能叫和尚他們等啊!結果餅嫂(同行團友)自告奮勇幫手搜尋,我們幾個隨小和尚上樓去。

小樓的佈置又是另一番味道了。入門先脫鞋子,地上舖了灰色的地氈,小樓兩壁豎立著兩個黑木漆金的大書櫥,房的中央簡潔雅淨的供奉著釋迦牟尼佛。不久團友全部到齊,監管舍利的師傅拿出鎖來把放存舍利的密室開了,不消一會,便見他把藏著舍利的水晶玻璃寶瓶高舉頭前,肅穆莊嚴地拿到供桌上。我們合十恭迎之外,又跟著師傅敲鐘叩拜,然後才一個個輪著跪在桌前瞻仰舍利。瞻仰完畢後,我們再跟著師傅敲鐘恭送。

這次的意外之喜,令我想起月前那數以十萬計的香港善信,為了觀看佛舍利而要輪候多時,比起來,我們這二十人幸運何止千百倍。 從阿育王寺出來,氣朗天青,白雲靄靄,我再也禁不住向天深深的說聲「感謝」。

 

<< 回到目錄

 
了閒道社版權所有  保留一切權利